聯系人: 鄧先生(總經理)
移動電話: 13901442779
郵 編: 225238
網 址: http://www.ct001.cn/
0514 - 86396158
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、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群。其結構是木質的怕火災。所以在故宮院內的青春戰士們的肩膀上都有一份神圣的職責。那么故宮消防中隊的生活是怎樣的呢?他們是怎么預防火災發生的呢?
故宮東華門附近駐扎一支故宮消防中隊。早上6點,戰士們就得起床,起床第一件事兒,不是疊被而是出操。鑒于場地所限,戰士們跑操的路線也比較獨特,沿著故宮外墻內側通道跑,東華門、神武門、西華門、東華門,一圈下來有3公里。跑操結束,再加練一會兒單雙杠、抓抓杠鈴。有個好體魄,關鍵時刻才能頂上去。戰斗服、頭盔穿戴在身上,進火場時還要背空氣呼吸器,加起來三十多斤,體能差了真的扛不住。
故宮消防中隊負責轄區3.74平方公里的消防安全,這里集中了故宮、國博、天安門廣場等地標,消防安保任務異常艱巨。尤其對于木質結構的故宮建筑來說,“別說著火,就是冒煙也冒不起”。杜絕火患,從杜絕一切火種開始。每到節假日,故宮消防中隊都會在午門入口協助安檢,并在人員密集區設崗執勤,杜絕游客攜帶火種進入故宮,制止游客吸煙現象。在太和門前,中隊還設立服務窗口,發放宣傳材料,講解防火知識,傳授消防理念,針對游客加強對景區的防火宣傳。
故宮內有不少木工廠、施工工地、辦公區和庫房,對這一切可能存在火患的地方,戰士們都會不定期巡查,不容任何紕漏。金秋時節,故宮一些未開放區域鋪滿雜草和落葉,戰士們會拿起工具,充當臨時“保潔員”的角色。
中隊炊事班負責全隊官兵的一日三餐,因為身處故宮院內,中隊也必須嚴格遵守禁火規定。在后廚,炊事班禁用明火做飯,只允許使用電熱鍋,正是出于對故宮防火安全的考慮。
在故宮院內分布著上百座消火栓,其中包括市政消火栓、高壓消火栓。市政消火栓就是普通居民小區那種,而高壓消火栓是故宮內部的,有一個蓄水池,再通過加壓等措施,使壓力更足,即使最高的太和殿頂部,水槍也能輕松到達。消火栓藏于地下井蓋內,保養和維護工作就落在了消防員身上。除了檢查上百個消火栓,遍布宮殿角落的滅火器也是他們的檢查內容。“干粉滅火器都有保質期,按規定是單位自己查,但數量太多了,我們就幫著看看。”張志說,一旦發現損壞、即將過期的滅火器,他們都會記錄下來,通知故宮相關部門。
夕陽西下,太和門前,戰友們駕駛電瓶車駛過,這幾乎是他們每天的任務。記者了解到,自2008年故宮中隊將巡檢制度固定下來后,共巡查2500余次、出動警力5000余人次。
消防摩托車挑大梁
為守護故宮,該中隊的消防車也跟其他中隊有所不同。中隊除常規的水罐車、搶險車、云梯車外,還配備吉普消防車、消防摩托和電瓶消防巡邏車,后面幾種車輛都是為適應天安門廣場和故宮特殊環境配備的,以達到更加快速、靈活地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的目的。
由于高門檻限制,在一些摩托也無法抵達的地方,中隊還自己研發了水帶車,可確保一部車鋪設水帶150米。如今故宮最遠的角落出現火情,中隊戰士也可確保3分鐘內將水帶鋪過去。
1970年3月,在周恩來總理批示下,府右街消防中隊一個排的消防兵力進駐故宮。1975年5月25日,故宮消防中隊正式掛牌,下周一(5月25日),中隊建隊整整40年。
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,中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,但保衛故宮的決心一直沒變。冬鑿冰洞夏灌水的老傳統沿襲下來,夜巡消火栓的制度沿襲下來,秋冬季節清理可燃物的傳統沿襲下來,兩年前,中隊還開設了全市首家市民消防培訓學校。而這一切,是在正常出警任務之外完成的。
故宮的戰士們不斷提到,這一切的努力,就是確保故宮免遭火光之災。從1420年建成,故宮至今已595年。戰士們說,他們的職責就是“把故宮完整交給下一個600年”。